一般来说,单块效果器的连接顺序为:调音器→压缩→哇音→过载/失真→均衡→调制类(如合唱、镶边、相位等)→延迟→混响。
单块效果器连接顺序
一、标准连接顺序及原因
- 调音器
为什么放在首位:调音器用于校准吉他的音准,将其放在最前面可以确保进入后续效果器的信号是在正确音准下的原始信号。如果在经过其他效果器处理后再调音,可能会因为效果器对音高的轻微影响而导致调音不准确。
操作方式:在连接时,吉他的输出首先接入调音器的输入接口。 - 压缩
为什么在调音器之后:压缩效果器的作用是平衡信号的动态范围,使声音更加平滑。在调音之后使用压缩,可以对原始的、音准正确的信号进行动态处理,避免因先压缩再调音而可能产生的音准问题。
操作方式:调音器的输出连接到压缩效果器的输入接口。 - 哇音
为什么在压缩之后:哇音效果器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响应来产生独特的“哇音”效果。将其放在压缩之后,可以让哇音效果器对经过压缩处理、动态较为稳定的信号进行操作,这样能更好地控制哇音效果的表现。
操作方式:压缩效果器的输出连接哇音效果器的输入接口。 - 过载/失真
为什么在哇音之后:过载和失真效果器是为了给声音增加颗粒感和饱和度。在哇音之后连接,可以让过载或失真效果作用于带有哇音效果的信号上,从而创造出更具特色的声音。如果顺序颠倒,哇音作用在已经过载或失真的信号上,可能会产生不太理想的音色效果。
操作方式:哇音效果器的输出连接过载或失真效果器的输入接口。 - 均衡
为什么在过载/失真之后:均衡效果器用于调整声音的频率响应,提升或衰减特定频段的声音。在过载/失真之后使用均衡,可以对经过过载或失真处理后的声音进行精细的频率调整,因为过载和失真会改变声音的原始频率特性,此时用均衡来塑造音色更加合适。
操作方式:过载/失真效果器的输出连接均衡效果器的输入接口。 - 调制类(如合唱、镶边、相位等)
为什么在均衡之后:调制类效果器通过对声音的相位、延迟等进行处理来产生特殊的效果。将其放在均衡之后,可以让调制效果作用于经过均衡调整后的声音,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调制效果与整体音色的融合。
操作方式:均衡效果器的输出连接调制类效果器的输入接口。 - 延迟
为什么在调制类之后:延迟效果器会对声音进行延迟复制并叠加,产生回声效果。在调制类效果之后使用延迟,可以让延迟效果作用于带有调制效果的声音上,创造出更加丰富、立体的声音效果。
操作方式:调制类效果器的输出连接延迟效果器的输入接口。 - 混响
为什么在延迟之后:混响效果器模拟声音在不同空间中的反射效果。将其放在延迟之后,可以让混响效果作用于带有延迟效果的声音上,就像在真实环境中先有回声然后再有空间反射一样,这样能营造出更加自然、逼真的声音环境。
操作方式:延迟效果器的输出连接混响效果器的输入接口。
二、常见问题解答(FAQ)
- 如果连接顺序错误会怎样?
连接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音色不理想,例如某些效果可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或者产生不和谐的声音组合。例如,如果将混响放在过载之前,那么混响效果会对原始的、未经过载处理的干声进行反射模拟,当这个混响后的声音再进入过载效果器时,过载效果器对带有混响效果的声音处理可能会产生奇怪的、不想要的音色。 -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连接顺序吗?
当然可以。虽然有标准的连接顺序,但这只是一个参考。一些吉他手可能会根据自己想要的独特音色,尝试不同的连接顺序。例如,将延迟放在过载之前可能会得到一种朦胧、梦幻般的过载音色,这是一种创新的音色探索方式。 - 所有单块效果器都必须按照这个顺序连接吗?
不是。如果是在进行实验性的音色创作或者追求特殊效果时,可以不按照这个顺序连接。但对于大多数常规的音色塑造,这个顺序是一个比较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