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吉他的手法有多种,包括左手手法和右手手法,涉及按弦、拨弦、弹奏技巧等多方面的不同方式。
左手手法有哪些?
左手手法包括以下要点:
- 手腕姿势:手腕应略向外送出。
- 拇指位置:拇指原则上应按在琴颈的中间,拇指的方向不应该与指板平行,而且应在食指和中指中间,但民谣琴颈较窄时,大拇指指法可灵活变化,有时拇指也可按弦,且无论采用何种指位都应有利于换把。
- 手指按弦法则:
- 各指要用指尖按弦。
- 各指要尽量垂直于指板的角度按弦。
- 按弦的位置要尽量靠近品位。
- 各指关节要呈弯曲状,不可僵直或向内弯曲成折指。
- 特殊指法组合:例如1234顺序按弦(顺按),1234每根手指按弦后保持按弦状态不抬起(不抬),目的是控制左手动作幅度便于提高速度和锻炼手指独立性;还有如1243(124顺按,抬4,按3)等多种不同的指法组合。
右手手法有哪些?
- 整体姿势:以肘部为支点,轻放在琴箱后方凸起的地方,手腕稍向外凸利于手指拨弦,拇指应在其它指前面,不应躲在后面。
- 拨弦分工:原则上大拇指负责4,5,6弦,食指负责3弦,中指负责2弦,无名指负责1弦,触弦位置一般在音孔附近。
- 拨弦方法:
- 靠弦奏法(Apoyando):拨弦后停靠在下根弦,通常用于旋律音和低声部的音。
- 不靠弦奏法(Al aire):拨弦后不停靠在下根弦,通常用于分解和弦和快速乐句。
有哪些弹奏技巧?
- 击弦(H):先右手弹响第一个音符,再用左手锤击第二个音符,第二个音符无需右手弹响。练习时要注意击弦的节奏并且用力锤击,不要犹豫。
- 勾弦(P):左手手指把琴弦一勾一放产生音,相当于用左手拨弦。手指大概45度角向斜上方勾弦,要注意力度不要刮伤指板、注意勾弦时值准确性、不要碰到其他弦。
- 推弦(B):左手按住起始音并弹响后,左手按弦手指贴着指板将弦往平行于品丝的方向推或者拉(一般1、2、3弦用推弦,4、5、6弦用拉弦),直到音高与标记的目标音高一致,保持一定时值后放弦。
- 揉弦:通过左手手指在按弦时的微小颤动来改变音高,使音产生轻微的波动效果,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 琶音奏法:
- 单指顺琶音:用右手拇指或食指指甲从低音弦依次拔向高音弦,力度适中,速度介于扫弦与分解和弦之间,要求能清楚地听出各音,声音如流水般华丽。
- 单指逆琶音:用右手拇指指甲从高音弦拔向低音弦。
- 多指琶音:多个手指依次拨奏不同弦。
- 扫弦技巧:
- 顺扫:用食指指甲从低音弦向高音弦方向快速扫动。
- 逆扫:从高音弦向低音弦方向扫动。
- 滑音:
- 连滑音:左手手指按在弦上用右指弹出第一个音,然后用同一个左指紧贴在面板上,做平滑柔和的移动,到达指定位置。
- 断滑音:右手先弹出左指按着的第一个音,然后用这个左指紧贴指板平滑柔和地移动到指定位置,用右指把最终音再弹一下。
- 无头滑音:从任意一品滑向指定音符,常用低音区滑向高音区。
- 无尾滑音:弹完最后一个音到随便的任意音符,力度慢慢轻,逐渐滑动离开指板,常常从高音向低音滑动。
- 异弦滑音:左手手指按弦弹响后,上行或下行滑到不同弦上的下一音符上弹响,最后两音最好用不同的手指按弦。
- 拍弦技巧:用手掌拍打琴弦产生声音,常用于营造特定音乐效果。
- 闷音:通过特殊的按弦或拨弦方式使琴弦发出沉闷的声音,在不同风格音乐中有独特的表现效果。
- 打板:通过拍打吉他的面板等部位,结合琴弦的发声,创造出独特的节奏和音效。
拨片演奏有哪些手法?
- 弹奏手法:
- 手指支撑:正确拿住拨片后,以小拇指作为支撑,放在吉他护板上作为支点,使手的位置相对固定,在音孔中间弹奏,音色清亮,常用于民谣吉他分解和弦和Solo演奏。
- 手腕支撑:正确拿住拨片后,将手腕放在琴码上作为支撑,右手容易找准弦,在音孔后面弹奏,音色生硬,常用于分解和弦、闷音演奏。
- 手臂支撑:正确拿住拨片后,将右手右臂肘放在琴箱最高处作为支点,适合演奏爵士、布鲁斯等风格音乐,但初学者不太容易找准弦。
- 拨弦角度:不要垂直拨弦,建议倾斜拨弦,角度60度到80度左右。
常见的FAQ
- 问:对于初学者来说,哪种左手按弦手法最容易掌握?答:初学者可以先从基本的手指按弦法则开始练习,如各指用指尖按弦、垂直指板按弦等,像1234顺序按弦这种较为简单的指法组合也比较容易上手。
- 问:右手拨弦时总是碰到其他弦怎么办?答:要注意手指的位置和动作幅度,每个手指不要离弦太近也不要太远(大约一公分左右),并且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准确性。
- 问:如何提高击弦的准确性?答:练习时注意击弦的节奏,并且要非常用力锤击,不要犹豫,同时多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 问:琶音奏法在演奏中有什么作用?答:琶音奏法可以使音乐更加华丽,单指顺琶音、逆琶音和多指琶音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下能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本文《弹吉他的手法有几种》系
吉他大师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jitadashi.com/article/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