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学者到中级过渡阶段最难?
技术瓶颈:初学者在掌握了基本的和弦和弹奏技巧后,会发现自己的技术提升变得缓慢,甚至出现停滞。这是因为吉他演奏不仅仅是简单的和弦切换,它还涉及到指法、音阶、节奏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
理论知识:随着演奏技术的提高,学习者需要开始接触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如和声学、曲式结构等。这些理论知识对于理解音乐、创作和演奏都有重要意义,但理解和掌握它们需要时间和耐心。
情绪管理: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进步缓慢而感到沮丧或挫败。这种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坚持学习至关重要。
演奏风格的转变:初学者通常以模仿为主,但随着技术的提高,需要开始探索自己的演奏风格。这需要学习者具备创新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
持续练习:即使达到了中级水平,吉他演奏者也需要持续不断地练习,以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这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如何顺利度过初学者到中级过渡阶段?
制定合理练习计划:确保技术的全面性,涵盖指法、音阶、节奏等多方面的练习,避免单一练习造成的技术发展不均衡。
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听音乐和参加课程等方式,也可以利用在线课程、音乐理论APP等资源。
保持积极心态:不要因为进步缓慢而放弃,认识到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阶段,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尝试创作音乐: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演奏风格,在创作中探索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寻找伙伴或老师:寻找合适的老师或学习伙伴,互相鼓励和监督,老师可以给予专业的指导,伙伴可以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
入门阶段有哪些困难?
吉他入门相较于钢琴等乐器是比较难的。入门时主要困难在于左手按弦和右手弹弦的配合,尤其是左手按弦方面。
按弦困难:一是按不紧,特别是越低品位越难按,按不紧弹弦会有杂音,而且手指头会很痛;二是指间跨度需要长期练习。
水泡问题:新手入门按弦时手指容易起水泡,起水泡后如果停止练习,等水泡消了再继续练习,后面还是会继续长水泡,因为指头没有生成茧。其实起了水泡之后应该继续练习,这样可以加速茧的生成,茧长出来后就不存在按不紧、弹不响的问题,手指也不会有初学时的疼痛感了。
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有哪些?
阶段 | 时长 | 学习内容 | 兴趣程度 | 提高速度 |
---|---|---|---|---|
初级入门 | 一般为3个月 | 持琴姿势,调弦方法,左手按弦,右手弹奏,学习C调的音阶以及和弦 | 较高 | 快 |
一般中级 | 用时三个月 | 学习G调音阶以及和弦,学习左右手的各种技巧 | 一般 | 不快不慢 |
中级提高 | 用时六个月 | 学习A调,D调,F调,F调的音阶以及和弦,学习使用拨片(匹克),自己动手尝试为歌曲编配伴奏 | 不高 | 不快 |
高级深造 | 用时一年以上 | 学习复杂的伴奏技巧,并学习吉他华彩演奏 | 较高 | 缓慢 |
常见FAQ
Q1:手指疼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A1:手指疼是学吉他必须经历的阶段,没有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一直练直到长出茧子。指套虽然会减轻按弦的疼痛,但会影响手的灵活性。
Q2:手腕疼怎么办?
A2:手腕疼是因为刚开始学琴找不到好的角度,角度不对导致手腕疼痛,时间长了容易患上腱鞘炎。如果觉得手腕特别疼,就调整一下自己的角度看看哪里出了问题。
Q3:和弦按不住怎么办?
A3:和弦按不住也是角度问题,有的学生不管多么使劲它还是不响。要多看看别人怎么弹,吸取经验找个适合自己的角度记住它。
Q4:吉他入门和钢琴入门哪个更难?
A4:吉他入门相较于钢琴入门更难,因为吉他是一个两手配合的乐器,大多时候右手负责弹拨,左手负责按弦,左手按弦要求比较多,同时要注意力量、手型等,有一点做不好音符都可能不响;而钢琴即使手型指法不标准,随便一弹也能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