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块效果器的连接并没有绝对固定的方式,但存在一些常见的原则和顺序。
不同风格下单块效果器连接顺序有何不同?
在重金属系串联法中,连接方式为电吉他--失真器(或驱动器)--合唱--弗兰格--均衡器--噪声闸--限幅器--延时器--扩音机。溶化系(FUSION)的串联方式是电吉他--压缩器--合唱---弗兰格--均衡器--噪声闸--限幅器--延时器--扩音机,与重金属系不同之处是不用失真器,只用电吉他原声或接近原声演奏。单通道串联法是电吉他--八度音--压缩器--失真器--移相器--均衡器--音量踏板--噪声闸--音色提升--合唱--一弗兰格--限幅器--延时器--扩音机。双通道串联法为电吉他--八度音--压缩器--失真器--移相器--均衡器--弗兰格--音色提升--噪声问--音量踏板--限幅器--延时器--合唱--左、右两个声道的扩音系统。
如何避免连接单块效果器时出现吃Tone问题?
吉他跟Amp间连接的东西越多,讯号减损就越多,也就是吃Tone,特别是高频音。有些效果器有True - bypass不太吃Tone,有的导线阻抗吃讯号小,但连接过多仍会有影响。虽然有些器材可补回讯号(如LineDriver类),但效果可能不同。例如Slash是器材极简主义者,他喜欢仅用一条导线进Marshall弹奏,顶多再加一块Wah。很多老鸟认为成堆的效果器不如一块好音箱,所以在有财力购买好音箱后,就会减少效果器的使用以免影响音箱原始的Tone。
效果器连接顺序有哪些基本原则?
以失真效果器为中心安排其他效果器位置是一种常见原则。例如,失真前的EQ调整某一频率段的响度即电平,由于失真对电平敏感,所以先进行EQ调整有助于控制音色。在连接顺序上,一般是先确定输入音频信号的“形状”或者说信号的电平,因为后面的效果不会在所有电平状况下都有最佳表现。通常的连接顺序是吉他→压缩→变幅效果→失真→均衡→合唱、延时、混响等周遍效果→音箱。但这不是绝对的,不同的排列会带来不同的效果特点。
单块效果器可以有哪些特殊连接方式?
可以采用Parallel(并行)连接方式。先将讯号分成两个讯号,一个接Reverb,一个接Delay,然后两个最后再混在一起,而且分别混的量还可以调。市面上有诸如Boss Line Selector (LS - 2)这样设计用于这种用途的Loop器材,可以用来控制平行混入的量。还有一种常见的Parallel接法是将未处理的原始讯号和效果器处理过的讯号混合,但要注意有些效果器本身内部处理就是这种方式,就没必要再另外接线搞成Parallel连接了。部分综合效果器的Effect Chain有Series/Parallel选择,甚至可以多种效果都拆成Parallel来混音,可以先Series然后在某个点变成Parallel。音箱后面的Effect Loop也有Series和Parallel的分别,例如Marshall最近型号的音箱的FX Loop,面板上的FX Level钮可控制接在Loop的效果器混入的量,这就是Parallel连接方式。
新手该如何开始学习单块效果器连接?
很多网友建议新手从简单的综合效果器开始玩。因为综合效果器里效果的顺序,厂家工程师已设计好可供选用(或只有一种不能选),玩过一块简单的综合效果器并搞懂后,对串接顺序和每种效果的参数就会积累一定知识。将来购买单块效果器时,就会有概念知道怎么接和怎么调。
不同连接顺序会对音色产生哪些影响?
不同的效果器连接顺序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例如,如果将失真器放在移相器、弗兰格、均衡器、延时器之后,这些效果器将受到失真器的“失真”影响,从而失去它们原本的特点。而按照常规顺序连接,各效果器能发挥出自身特性,像均衡器可以调整音色的频率平衡,压缩器可以调整信号的动态范围,合唱、延时、混响等可以营造出空间感等不同的效果。如果改变顺序,音色会发生变化,可能产生一些独特的、个人化的音色,但也可能出现音色变杂乱或者一个效果器吃掉另一个效果太多的情况。
常见FAQ
Q: 我可以随意改变效果器的连接顺序吗?A: 可以,不过不同顺序会产生不同音色效果,常规顺序能得到较通用的音色。
Q: 所有单块效果器都需要考虑吃Tone问题吗?A: 是的,连接越多越要注意,但有True - bypass的效果器相对好一些。
Q: 综合效果器的连接顺序和单块效果器有联系吗?A: 有,综合效果器的默认顺序可帮助理解单块效果器连接顺序的概念。
Q: 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单块效果器连接顺序?A: 可以多尝试不同顺序,根据自己的音乐风格和想要的音色效果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