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器有多种连接和使用技巧。其连接方法包括插入法、输入输出法等,在调节方面要注意不同参数的设定。
效果器有哪些典型的连接方法?
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器有以下典型连接方法:
- 插入法:利用调音台INS(插入口)将效果器插入到系统中。接法为直接将效果器插入调音台传声器路INS插口,或者将传声器声音经编组后再将效果器插入到传声器编组信道,然后用效果器的MIX(混合)功能键来调节效果声比例。
- 输入输出法:从调音台辅助输出的传声器信号接到效果器的输入端,再将效果器输出的信号接到调音台的某个输入端,用调音台传声器输入路与效果输入路电位器分别控制直达声和效果声的大小来调节效果声比例。采用这种方法连接效果器应把MIX(混合)功能键置于最大位置,这是目前绝大多数音响系统普遍采用的接法。
- 调音台辅助输出经过效果器处理后从调音台辅助返回接法:信号从调音台的辅助线路送出(AUX SEND),送入效果器的输入插口(INPUT)中进行效果处理加工,再将信号从效果器的输出插口(OUTPUT)送到调音台辅助线路的返回插口(AUX RET),通过三个旋钮来控制其电平的大小,并送入L、R母线中。
- 调音台辅助输出经过效果器处理后从调音台任何一路的线路输入返回接法:这也是效果器与调音台跨接的一种方式。
- 调音台旁路接法:是效果器与调音台连接的一种特殊接法。
- 串行连接:乐器或者乐器话筒直接输入效果器输入接口,效果器处理后通过输出接口连接调音台LINE接口,或者在调音台INSERT断点接口串接。
- 发送返回连接:调台辅助输出(AUX OUT)连接到效果器输入接口,效果器处理后通过输出接口返回调音台LINE IN线路输入通道或者AUX RETURN辅助返回通道。
如何调节效果器的参数?
效果器可以存储并产生多种音响效果,基本效果包括混响时间ReverbTime、延时时间DelayTime和回声Echo三种,调节时需注意:
- 混响时间: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室内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混响时间太短声音会发干,太长声音会浑浊且余音过长,一般选1.5 - 2.0s较为合适。
- 延时时间:是回声的间隙时间。作为延时器使用时,延时时间应根据距离来确定(距离除以声速340m/s);作为回音器使用时,主要创造颤音效果,一般取0.1s - 0.2s之间。
- 回声率:代表反射面反射率的大小可从0%至99%之间调节,0%时为延时效果可作为延时器使用,99%时为修正的回声,反馈率一般调节在30%左右。调节时首先要调节效果器显示屏效果序号,选取合适的效果类型。
不同效果器连接顺序有何规则?
效果器连接顺序有一定规则:
- 从理论上说可以随意排列,但不同排列有不同效果特点。
- 在平时使用中,以失真效果器为中心安排其他效果器位置是一种常用顺序规则。例如对于吉他效果器,在吉他进入音箱之前,应该依次连接哇音踏板、Clean Booster、压缩、过载等,再接入音箱的前级接口(Input);均衡、合唱、相移、颤音、八度等连接在音箱的Loop回路里面,其中,延迟、混响等连接在Loop回路里面的最后一个位置。如果音箱没有LOOP,那就只好把效果器从前面的INPUT和吉他串起来了。
效果器连接时要注意什么?
连接效果器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 准备工作:安装音响前要备好所需设备如演响系统、效果器、电缆等,同时确认所有设备均能正常工作且导线无损伤。
- 选择合适的线材:一般选择标准的6.35mm插头或RCA插头进行相连,根据所选设备的接口类型选择适宜线缆,且要保证其具备优良品质,以确保传输的音频信号清晰、稳定。
- 确定连接顺序:连接时要遵循效果器至音频设备再至音箱的顺序,以确保信号流畅传输并尽可能降低噪声干扰。
- 连接效果器和音频设备:将效果器的输出端子与音频设备的输入端子接合,若采用6.35mm规格可直接插入对应线缆进行对接;若为RCA插头,需用RCA转接头调解。
- 连接音频设备和音箱:将音响设备的输出端与音箱的输入端相连,按照接口类型选择对应的线缆并保证连接稳固无松脱。
- 调试和测试:成功建立连接后,需进行调试与测试。打开音响及音频输出设备,确保音量适中,然后播放特定曲目或测试信号,根据切换不同效果器设定来聆听,察看是否存在异常或失真的情况。
常见FAQ
- 效果器连接后没有声音怎么办?首先检查连接线路是否正确稳固,包括各个插头是否插好,线缆是否有损坏;然后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开启,音量是否设置正确,效果器的参数是否调节合适。
- 如何获得独特的效果器音色?可以尝试不同的效果器连接顺序,调整效果器的各种参数如混响时间、延时时间、回声率等,还可以根据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效果器进行组合。
- 效果器的MIX功能键有什么作用?在插入法连接效果器时,MIX功能键用于调节效果声比例;在输入输出法连接时,应把MIX功能键置于最大位置。